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湖科协 > 政策法规
太湖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12-11-05 16:41:00

太湖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据安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太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全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广泛开展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较大提升,科学素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不断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发达县(市)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还不平衡,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和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实现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富民强县,建设“实力太湖、魅力太湖、活力太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以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着眼点,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全县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美好太湖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广泛宣传普及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身心健康、创新创造等观念和知识,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基本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协作、社会参与、监测评估、奖惩激励等机制继续健全,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让有培训意愿的农村新成长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推进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鼓励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注重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土保持、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灾减灾、安全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

——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衔接机制。推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图书馆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科学教育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的科学探究、科学课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关注未成年人中特殊群体的科学教育。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残疾和智障儿童、县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科学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的机会,面向他们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科教下乡”、“科教进农村校园”等活动。组织“科普大篷车”进农村校园,举办科普展和科普报告会。开展城乡学校科技教育“结对子”活动,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防灾减灾、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相结合,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增强农村妇女及贫困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太湖农业信息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妇女之家、文化书屋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包括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培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托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和农村中小学开展农村社区教育。

——推进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建立“三农”网络书屋,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一加十”工程、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农家书屋等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长效机制。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农村安全用水等宣传,推进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村庄整治、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科普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先进经验。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加强“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面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加强科普工作培训,强化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以及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作用,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行动,努力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有效机制。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培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措施:

——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并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重要内容。推动用人单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挖掘青年就业创业典型。推动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实施妇女创业行动和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

——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推动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作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电子书屋等,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活动,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党校教学大纲。重点培训县乡党政领导、村(社区)基层负责人、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学习。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省、市、县科技发展规划作为主要内容。在组织培训和在职自学中,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容的宣传教育。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以及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加强科普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好做法、好经验。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面向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得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画廊、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在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把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技与教育结合、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组织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与项目培训。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动员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科研项目成果传播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产生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探索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

——推进基层科普活动场所、科普宣传栏共建共享。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设施,会同相关部门共建一批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联合相关部门,管好、用好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争取基层科普宣传栏的展示内容每月更新1次。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措施:

——支持和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推动广播电视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办好“科普大篷车”等科普节目,宣传现代科技发展、实用技术以及与文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支持大众媒体开展科技宣传,做好科技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地开展科技宣传报道从业者的业务培训,吸纳具有自然科学专业知识人员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

——借助新兴媒体,扩大科普覆盖面。充分运用数字科普网站、虚拟科技馆、移动、电信、广电等宽带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不断开发科普信息,不断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整体布局。

——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积极筹建县科技馆,争取立项。

——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立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10个。推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奖励资金。2015年,新建各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5个,各级示范农技协20个。促进农业、林业、水利、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低碳减排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需要,建设功能各异的专业科普教育基地。

——扎实推进乡(镇)科普设施建设。推动乡(镇)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80%的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并定期更新科普内容,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发展科普员队伍,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等组织和机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职业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

——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鼓励老科技工作者、中学生、在职科技工作者、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注重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组织其参加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

——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强化科普投入机制。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国家对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整合,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我县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和本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各项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实际,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二)工作制度。

——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汇报,总结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负责筹备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推动各部门完成相关任务,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加强与乡镇联系,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责任部门,确定相对固定的联络员,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实施。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规定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县、乡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五、进度安排

2012年:

——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任务、措施,进一步落实责任。牵头单位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参加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本系统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指导。

——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年度工作主题并组织实施。推动各地制定“十二五”实施方案并启动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132014年:

——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2015年:

——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二五”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